当国际大公司以其庞大的规模和整体实力频频出手,将一个个原本独立作战骁勇无敌的单品类企业囊入怀中时,劳动防护用品行业民族企业若依然熟视无睹,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危机。
我们采访过的企业翘楚很多,在问及对品牌的看法时,有两种不同的论调。一种是已有客户及业务相对稳定,甚至在未来几年都不会有大的波动,认为优质产品才是抓住客户的制胜法宝,安于一隅并对目前企业的发展较为满意,对品牌的打造顺其自然。还有一种是有雄心开拓一番事业,誓将自有品牌打造为百年老店,对于这两种观点我们不置褒贬,本篇文章也只是在行业现状的基础上,做简要的分析。
近年来,一部分民族品牌企业对宣传的力度空前加大,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抓住网民的视线就能占据制高点。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追求高点击量毋庸置疑,但动辄上万的数据需要建立在对行业总体数据的基础上方能自圆其说这一点,恐怕会被很多人忽视。另一部分企业持截然相反的态度,对互联网极度排斥,这与一些综合类平台如阿某巴巴,京某网将电话销售作为开疆拓土的有力武器有极大的关系,当你本能的对电话销售产生排斥,那所有来自于网络和电话的推荐都将被屏蔽,企业便接收不到最新的网络信息。对于电话推荐,我的建议是:听完前一分钟,如果来电推荐的业务一分钟之内还没有打动你甚至没有提供有效信息,那就直言拒绝。这样,既给新入行的孩子们一些机会,也给了企业一个机会,说不准,哪一通电话里,就有一个你亟需的好点子呢?
劳动防护用品行业民族品牌缺乏,一是与企业本身的眼界有关,另一种,恐怕是在众多的平台和选择中间迷失,无所适从。我们先来看看那些大手笔不断的国际大公司的品牌策略。
国际大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它们的规模和整体实力。同时,这也是它们的包袱,是它们与生俱来的弱点。有人说:“你想大品牌会甘心只做单一产品吗?”一句话点中了大企业的要穴:规模大,很难主动舍弃自己的业务而使自己的规模缩小。恰恰相反,中国企业作为后发国家,我们可以在它们涉足的某个产业,甚至是某个产业的某个产品上,形成局部的绝对优势,从而将领先企业逐点逐点地瓦解。那样的话,我们失去的将只是枷锁,获得的是整个世界。
对于民族品牌的打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不盲目跨品牌开发
如果你只是生产安全鞋,那么便不要轻易去尝试做防护手套。且不说隔行如隔山,在用户的心智当中,每一个品类他所能记住的,也不过就前三最多前五,这和格兰仕当初做出了微波炉又去做其他的一样,不止分散了自己的优势力量,更是给了竞争对手机会。当王老吉和加多宝之争依然闹的沸沸扬扬的时候,也可以给我们一些警醒。
二、即使开发也要另打品牌
这和格兰仕一个道理,用户对做手套做的好的企业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概念,他心智当中,你的品牌是在另一个品类里的,如果用同样的品牌来做另外一种,无法打入固有的结构不说,还将已有的品牌基础拆分了一部分,甚至在用户心中,你已经建立起的品牌形象也会打折扣。那些我们认为一荣俱荣的事例,恐怕是不存在的,你觉得做洗发水成功的就一定能做好沐浴露吗?答案是否定的。尤其是在劳保用品行业,严谨、安全才是诠释产品品牌的最好代名词,相信有很多用户都不相信一家响当当的品牌企业可以将每一个品类的产品都做成精品,至少我持怀疑态度。
三、给现有品牌一个深入人心的特写
夏士莲说我用黑芝麻,黑发。飘柔说我让你的头发柔顺。海飞丝说我去屑……在劳保用品行业,产品本身的外观不具备任何辨识度,各家的安全鞋和手套如果没有品牌标签很容易混淆。我至今没有看到哪一家企业的广告能在这方面做一些突破。如果作为一家安全鞋要将最新的设计理念,最棒的设计师作为突破口,何不尝试在广告页面上给设计师一个大特写:俊朗刚毅的外貌,握笔的修长双手,白纸上勾勒出别出心裁的设计图,各种应有的安全设计理念,这该是多棒的一双安全鞋,外观时尚大气,性能安全舒适……
随着八零后九零后走上社会的舞台,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安全防护,劳保用品也将在民用化道路上崭露头角。同样作为商品的劳保用品也终免不了在打造品牌的道路上与同类企业一较高低,在这过程当中,谁能未雨绸缪占得先机?谁能棋高一着傲视群雄?作为劳保行业唯一的专业平台,我们希望见证这一进程,更希望,有我们的助力,这样的一天,早日到来!